双林绫绢风筝飞向海内外 传统工艺又回来了|双林绫绢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- 绫绢文化
绫绢文化
双林绫绢风筝飞向海内外 传统工艺又回来了
发布时间:2022-02-08 作者:网络转载 来源:浙江新闻
      鲜艳灵动的燕子、飘飘欲飞的蝴蝶、轻巧精致的蜻蜓……昨天,在南浔青少年宫举办的风筝展上,一批“特殊”的风筝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。与普通风筝不同,这些风筝并非用纸做成,而是用南浔双林的绫绢制作。
  展出的绫绢风筝共有218只,由湖州新我电商创业园有限公司送展。从手掌大小的“掌燕”到1米多高的“扎燕”,形态各异,特色鲜明。轻薄的绢面上绘着各种花卉图案,色泽鲜亮,轻盈生动,尽显扎实精湛的制作工艺。
  沉寂30年绫绢风筝重新被开发
  为了一探绫绢风筝的传统工艺,昨天下午,记者来到在双林的绫绢风筝制作工场。一进门,大厅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风筝,刚刚缚上绫绢的骨架铺满桌子,一间屋子里放着不少劈好待用的竹条,另一间则堆满了颜料和画笔……
  画师汤林利,正伏在画桌上,为一只快要成型的风筝勾勒线条,动作极为娴熟。“在绫绢上作画,用的是颗粒状的染料。用温水泡开后,再用毛笔一层层画上去。必须等这层染料干了,才能画第二层。 ”
  汤师傅今年55岁,18岁到苏州学画扇面,后来转为画风筝。“慢工出细活,一天顶多画4只风筝。 ”汤师傅说,绫绢风筝是纯手工制作,快不来。接到订单后,先要设计出风筝的骨架和图案,然后制作。现在4个人1个月才做50只左右。
  汤师傅的搭档——庄根弟也是制作绫绢风筝的“老师傅”了。说起风筝,庄师傅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。“风筝主要有5种类型,分别是软翅(如蝴蝶)、硬翅(如扎燕)、板翅(如脸谱)、穿类(如龙型)和立体(如宫灯)。风筝制作像京剧一样,也分不同派别。拿扎燕来说,骨架长而窄的是哈氏瘦扎燕,骨架较为圆润的是曹氏胖扎燕,两者都源于北京工艺。 ”
  庄师傅告诉记者,双林的绫绢风筝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。当时,北京的曹氏风筝工艺传到双林,与本地特色——绫绢相结合,在绫绢厂开设了风筝车间。由于绫绢风筝制作成本高等原因,风筝车间后来关闭了。直到去年,绫绢风筝沉寂30年后,才重新被开发。
  搭上电商快车绫绢风筝远销海内外
  让绫绢风筝飞上蓝天的人叫沈林根,是浙江双禾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。原本从事建筑工程的他,怎么会和绫绢风筝结缘?
  几年前,沈林根在建筑开发时,敏锐地嗅到了电子商务的未来商机,建起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新我电子商务创业园一期,吸引不少大学生团队前来创业。沈林根自己也投身电子商务开发中。但究竟要开发什么项目?沈林根想到了双林最知名的传统绫绢工艺,“我本身对文化、艺术这块很感兴趣,双林有这么好的绫绢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我就想,为什么不好好开发、利用它呢?”“花者为绫,素者为绢。 ”绫绢作为精美的织物,有轻如朝雾、薄似蝉翼的特点。一直以来,绢主要用于代纸作画写字,绫主要用于装裱书画。为了挖掘绫绢文化,沈林根到处请教专家学者,了解到80年代双林绫绢风筝的故事,并找到了当年在车间工作过的庄根弟,重新开始了绫绢风筝的制作。
  就这样,曾经“消失”的绫绢风筝又出现在人们视线里,并加入新元素。沈林根成立了电商研发团队,前往北京、苏州等地学习,重新挖掘曹氏风筝制作工艺。同时,沈林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,将绫绢风筝推向海内外,远销世界各地,十分受欢迎,大部分被当作工艺品收藏。就在昨天,全球知名跨境电商平台“亚马逊”也主动抛来橄榄枝,欲买断绫绢风筝的海外销售。“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绫绢风筝,关注绫绢风筝。我想做的,不仅是发展一种产业,更是推广双林的传统文化。 ”沈林根说,绫绢产业的文化底蕴很深,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。最近,他还开发了绫绢折扇:用绫绢做扇面,可题字可作画;竹篾做扇骨,将南浔、双林等地的人文名胜雕刻上去。“本土文化和现代工艺结合,形成融合地方特色和传统元素的产品,是我一直坚持的道路。这条路还很长,希望将来走出一条锦绣绵绵的‘绫绢大道’。”
上一篇: 亮相冬奥的绫绢为何珍贵
下一篇:周康明:坚守传统工艺 延续绫绢传奇